兒童自然生態展
疊印:漫步香港文學地景2(新界篇)

疊印:漫步香港文學地景2(新界篇)

可購買版本(1)

  • 定價:440
  • 優惠價:9396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74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漫步香港文學景色,細味香港風土人情
由21位文學專家以文學角度記錄香港多元化面貌

  本系列文集源於小思老師的《香港文學散步》及中大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的「走進香港文學風景」計畫。是為關於文學、地景及社區種種關係的散文集。以文學為切入點,講述香港十八區人地事物的互動關係,當中不單涉及香港文學作家及其作品,也向通識多面的方向發展。以當區的地景、人情、風物或故事等作題材,突顯或形塑各區的風貌與特色。

  本書由樊善標教授、馬輝洪先生、鄒芷茵博士主編,十八位本地文學作家包括:陳德錦、袁兆昌、鄧小樺、張婉雯、鄭政恆、廖偉棠、唐睿、呂永佳等分別撰寫。立足當前,並與往日曾書寫當區的文學作家及其作品對話,以展示歷史、文學的厚度。本系列的主讀者羣為教師、大學生、中學生及一般大眾,讓讀者可以本系列為引作文學散步,認識文學作家在港的身影,欣賞與香港有關的作品選段。系列分冊為「港島及九龍篇」及「新界篇」,每冊有九篇文章。

  「此刻腳下的土地有人先我們而踏,《香港文學散步》和《地文誌》這樣反覆提醒。那些人的喜樂憂懼、盼望懊惱,偶然留下了文字痕跡,但在向來輕視歷史的城市裡就像風吹落葉,轉眼無蹤。不然,那些痕跡是層層疊疊的沉積岩,一直等待挖掘者端詳辨認礦物的成分、年代的色彩,就像馬鞍山的山徑疊印了Heywood、葉輝、劉克襄……各異的心情、思緒,暗藏着解讀他們所處時代的密碼。但時間從來急奔如電,這一刻活生生的人來得及留下哪怕薄薄一層的沉積微屑嗎?於是就有了這本瞻前顧後的書。」──樊善標
 
 

作者介紹

作者簡介

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文學研究中心


  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的直屬單位。自八十年代起,中大中文系一直致力整理香港文學資料,曾出版與香港文學有關的學術著作多種,其後更將「香港文學」列為重點發展項目,舉辦各種課程及活動。
 
 

目錄

序  一本瞻前顧後的書/小思
導言一  人與地,瞻前與顧後/樊善標
導言二  文學地景的趣味與價值/鄒芷茵
 
大步往大埔/李凱琳
中文大學的飲食日常/張婉雯
調景嶺,影子的紡織/鄧小樺
身在葵青,或不是葵青/阿三
最真實又最陌生的荃灣/徐焯賢
屯門滄桑錄/鄭政恆
從鐵路到古巷──元朗文化影蹤/陳德錦
我們都踩踏着別人的土地/袁兆昌
離島與詩/廖偉棠
 
附錄  香港文學散步的足跡──漫談香港文學地景資源庫/馬輝洪
 



一本瞻前顧後的書/小思

  
  用迷濛病眼勉力讀完十八篇文學創作,借樊善標導言的話,那是「也兼容考史、議論;立足於當前,也和往日書寫當區的文學作品對話,展示歷史的厚度」的文學作品,感受甚深。
  
  忍不住把他們的文章,跟前人寫過香港的作品比較一下,用情視點、取材遣詞,果然很有分別。前輩以過客身分觀照香港者多,關顧香港處境者少。本集所收作品,十八位作者無論土生或外生卻着地成長的,筆下都瀰漫了「在地感」。我本不想用「在地感」這個新詞,但它含義頗能呈現對「本土」的關懷,也涵蓋以理論視角,配合情與理,考察與反省兼而有之的書寫策略。這種書寫情狀看來有點不約而同,不必排序次說他們屬那年代的人,我讀到他們對寄身之地的另一種情懷。
  
  當然,各作者截取歷史面貌各有不同,與前人作品對話也見層次深淺。儘管有着「好的文學作品卻有頑強的生命力」的信念(鄭政恆),或肯定「或許我們可以一起為自己成長的社區,寫一篇文章、寫一首詩、寫一部小說,一同構建該區的風景並發掘當中的意義。」(呂永佳)。可是不少作品的筆調中,往往隱約流露「對此無計可施,愛莫能助」的悲情(蘇偉柟)。當讀到「歷史總是與我們擦身而過,一回頭它的影子沉默地掠過我們的面龐」(鄧小樺)或「悲喜與榮辱,生死與禍福。許多的生命和生命的樣式今天都已逐漸或者完全消逝,於是我決定用文字堆起一座祭壇,為你們─為我想念的,一一招魂」(唐睿),或「魂兮歸來,葉文海大抵會回到鐵路博物館上的火車,幽幽想念那些年輕的情結」(李凱琳)……反覆細讀全集,或多或少,文字總彷彿有些這土地難以形容的魂,虛虛飄蕩着。我禁不住心頭一冷。幾十年過去,儘管他們情之所繫在本土,卻竟擺脫不了侶倫那種對土地的「夢幻似的感傷的糾纏」。
  
  我細細思考「這本瞻前顧後的書」(樊善標)。歷史的厚實,文學的擬虛,總在作者起念之處,虛實碰撞,生成種種因果。那因果正構成香港身世寫照。「是存在與不存在的過渡」(劉偉成)?如果一塊土地永遠在存在與不存在的過渡身世,那難免永遠處於感傷的糾纏了。這種活該怎麼過?
  
  以下不是我的話,是青年一輩的話。抄下來,與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共勉。
  
  「我們都踩踏着別人的土地。」(袁兆昌)
  
  「且看新一代的香港人、屯門人,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城市、我們的思路、我們的生活。」(鄭政恆)
  
  「而是你願意寄託生命的土地,縱使環境多麼惡劣,你仍願意與之相連。」(阿修)
  
  「不管時空怎樣更迭,語境如何挪移,安居樂業始終是人本能的追求。」(鄒文律)
  
  「一代人就這樣重新認識自己之所處、重新認識自己。」(廖偉棠)
  
  二○一六年六月三日
  
  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620745409
  • 規格:平裝 / 240頁 / 17 x 23 x 1.2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香港
 

內容連載

導言二  文學地景的趣味與價值/鄒芷茵

1  到了港島,便回不了九龍

    
「過海」,是很多香港上班族每日的例行公事。在張吻冰的小說〈粉臉上的黑痣〉(一九三〇年)裏,也有一個談「過海」的小段落。小說的敘述者說,妻子的哥哥因住在九龍,來訪必須「經過舟車的跋涉」,不便在平日到訪「這小島」,所以往往選擇在翌日沒有工作的星期六見面,聊得太晚便乾脆借宿。香港現在的交通非常完善,處處都是高速公路和鐵路,就算穿州過省也非難事;像張吻冰所說的這種到了港島,便回不了九龍之生活方式,似乎不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事情了。
    
我們對「香港」的印象,會隨時間不斷改變;例如,如何把「香港」分成「港島」、「九龍」、「新界」呢?「港島」、「九龍」、「新界」的分界規則,大抵以英國佔領香港土地的先後次序有關:先是港島,然後是九龍,最後便是新界—但這是香港上班族的想法嗎?似乎不是;因為我們更常以「日常」來感知「香港」。坐鐵路上學的,會以鐵路系統為界,籠統記住「地下鐵路」(MTR)是「港九」,「九廣鐵路」(KCR)是「新界」,於是有人誤把荃灣、將軍澳一腳踢入「九龍」;看地圖開車的,則會以地圖的鳥瞰視野為據,於是又有人以為大嶼山和長洲是「港島」的一部分。當代城市有關「空間」(space)的意義,就這樣從日常生活滲入我們的意識之中。

2  地景與文字
    
時至今日,我們仍會透過不同年代文學作品所描述的「香港」,來重認這城市的當下與過去。這些描寫地方的文學作品,如明顯以某地方為文本題材或主題,皆可稱為「地誌文學」(topographical literature)。雖然「地誌文學」這個文類(genre)名稱應衍生自西方文學研究;但以描寫地方為題材或主題的作品,並非專屬西方文學的一時之物。李白有〈望廬山瀑布〉,蘇軾有〈前後赤壁賦〉,柳宗元有〈永州八記〉,歐陽修也有〈醉翁亭記〉,這些廣為人知的中國古典文學名作,皆為「地誌文學」。「地誌文學」大多強調寫實的價值。以香港文學為例,《中國學生周報》於一九六〇年代末辦過名為「香港風情」的專輯,編者認為像舒巷城〈鯉魚門的霧〉這種以平凡人物展示現實的文本,就是富「香港風情」的作品,並強調「香港風情」就是「現實」的意思。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【文學小說-華文創作】一本書的誕生,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?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三采全書系
  • 歐萊禮社方展
  • 尖端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