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文五社聯合書展
名畫中的時尚元素(新版)

名畫中的時尚元素(新版)

  • 定價:300
  • 優惠價:9270
  •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
  • 運送方式:
  • 臺灣與離島
  • 海外
  • 可配送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可取貨點:台灣、蘭嶼、綠島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
  • 台北、新北、基隆宅配快速到貨(除外地區)
載入中...
  • 分享
 

內容簡介

★ 榮獲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薦
★ 榮獲新北市101年度國民中學推動閱讀推薦優良圖書(藝術類)

  蕾絲袖口、荷葉邊、蝴蝶結、長筒靴、高跟鞋、馬甲……
  這些不是當季最新的設計元素,而是16世紀起就流行於歐洲的服裝時尚!
  本書從西洋名畫中解析出歷久不衰的流行服飾元素
  從社會、文化、藝術、歷史等多重角度,解讀時尚這回事

  時尚反映了社會、文化的變遷,名畫中的時尚更呈現出繪畫技術的進步、繪畫觀念的改革傳承。

  本書從一百多幅西洋名畫中,解讀自16世紀以來的時尚史。從為了改進服裝功能而出現的切縫設計、貴族用以炫耀財富的高級布料、王室藉以表達身份的繁縟裝飾,到強調女性線條的後蓬式長裙、法國大革命後解放女性的寬鬆長袍……我們企圖以社會、文化、藝術的多重角度,建構出立體的時尚史,充滿古今對照的趣味。

  有些流行消失在歷史中,但更多的流行則不斷轉化,演變出新生命。

  查理五世所鍾愛的「陽具套」,維多利亞女皇起那高聳、華麗卻保守的褶紋領子,只能在名畫中瞥見形貌。但是路易十四所倡導的高跟鞋,洛可可時期風行的高腰女裝、蕾絲花邊、緞帶蝴蝶結,至今仍然廣受女性喜愛。即使到了現代,人們故意將牛仔褲割破好幾處,以便露出腿部肌膚的作法,也與16世紀的切縫裝飾不謀而合。

  流行不是現代人的專利,每個時代都有走在時尚尖端的人們。解讀了時尚的生生死死,對於人類對美的追求與心靈世界也多了一份了解。

作者簡介

許汝紘

  國立中央大學畢業,曾任震旦集團雜誌社總編輯、錦繡出版集團文庫出版公司總編輯兼行銷企劃部總監、雲門咖啡行銷總監,現任高談文化出版集團社長兼總編輯。曾出版「你不可不知道」音樂系列書籍,例如:《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經典名曲》、《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部經典歌劇》……等暢銷書籍,以及藝術系列書籍,例如:《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畫及其畫家與畫派》、《比亞茲萊的插畫世界》、《歐洲的建築設計與藝術風格》……等暢銷書籍。

 

目錄

第一章
文藝復興時期的華麗盛宴
.華麗的切縫裝飾
.皇室的奢華與尊貴之美

第二章
巴洛克時期繁複唯美新主張
.除了蕾絲還是蕾絲
.誇張和變形的設計與配飾

第三章
甜蜜浪漫的洛可可風潮
.無懈可擊的優雅
.情人們的秘密花園
.輕薄蕾絲營造溫柔婉約的女性特質
.低俗的另類時尚

第四章
迎接新古典主義的來臨
.高舉英雄主義大旗的時代來臨
.時尚史的美麗女神們
.無論裸體還是著裝都是那麼完美
.世界第一的巴黎高級時裝店
.屬於男性的西裝制服誕生

第五章
中產階級引領多元時尚
.後膨式(Pull-back)的設計
.披肩與寵物
.陽傘所帶來的時尚感
.中性時尚--燈籠褲
.裸露的美感--奧林匹亞與紅磨坊的康康舞孃
.異國民俗風

第六章
時髦的孩子們
.屬於孩子的童裝設計
.是教養還是單調古板
.皇家童裝

 

序言

淬煉.淬煉.再淬煉
---從500年來的經典名畫中,萃取時尚新元素---

  閱讀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情,尤其是閱讀關於美的歷史。

  美的歷史告訴我們:什麼是菁英者的精緻文化,什麼又是庶民生活的寫照,兩相對比後的差異,究竟距離有多大?而美的歷史也告訴我們:什麼樣的觀感是當代的審美觀,什麼樣的表象,又是人性中追求善美的貪婪,對應現在的觀點,我們的審美觀念與美學素養,究竟進步了多少?

  人類思想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潛質,形塑了一整個時代,形諸於外的時尚表徵。打開五百年來保存於殿堂中的經典名畫,我們將為讀者仔細的歸納出,從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末,五百年來曾經擄獲人心的時尚元素,哪些細節與設計手法,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尚流行舞台上,依舊活躍不止。

  從十五世紀大航海時代以來,歐洲強權開始瘋狂地掠奪海外的殖民地與財富,葡萄牙、西班牙、荷蘭、英國與法國,都積極向外擴張並建立殖民地。當時的歐洲,不論是在科學、藝術、商業、醫學,或是國力等方面,都有突破性的進展。因此,在文藝復興時期,華麗的時尚流行席捲了宮廷與貴族圈。這場華麗盛宴,不僅要展示強大的國家實力,更要展現強烈的擴張企圖心。文藝復興時期奢華的代表--切縫設計,經過了五百年,依然在今日頂尖的奢華流行時尚中,看見了轉移與蛻變的痕跡。

  到了巴洛克時期,歐洲的藝術文化中心,開始轉移至法國巴黎。整個十七世紀,歐洲都處於極度擴張的時代氛圍中,土地擴張、掠取財富的政治主張,導致新富階級興起。巴洛克時期繁複、唯美的時尚新主張,既能滿足宮廷的需要,更能彰顯新富階級的影響力。除了蕾絲,還是蕾絲的大量運用與生產,直到今天,依然穩穩地掌握著流行的關鍵趨勢。

  十八世紀的歐洲,普遍瀰漫著一股急欲掙脫束縛的躁動,人們既崇尚理性、又嚮往自由瀟灑的心靈解脫,讓巴洛克時期華麗尊榮、誇張宏偉的文化觀,開始大幅轉向。甜蜜浪漫的洛可可風潮,在傾向奢華、逸樂、拋開俗世道德鎖鏈與使命感的束縛下,一切的創作,皆從唯心出發,真確地表現了人類不受縛綑的自然情感。這個時期流行的蓬裙與細緻的螺紗設計,到了現在,還是婚禮中新娘結婚禮服的首選。

  法國大革命之後,拿破崙建立了強大的「法蘭西帝國」,一種向「羅馬帝國」致敬的英雄主義傾向,在政治和藝術的領域上快速漫延開來。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二○年代,在服裝史上被稱做「新古典主義時期」。這個短暫的時期,流行奢華、復古的時尚風潮,幾乎在一夕之間,完全顛覆了從文藝復興時期以來,三百年間所形成的貴族生活方式。

  從十九世紀後半葉開始,歐洲各國的中產階級逐漸抬頭,無論是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走向與發展,都與中產階級息息相關。「自由、平等、博愛」的理想,已經不再是一句口號,而是徹底打破了貴族、富人、平民之間的特權與界線。過去那種以男性的喜好為主的所有流行觀點,完全改變成以女性的需求為主導的時尚流行。從此之後,人們只要提起時尚或流行,就會完全關注在女裝的發展與改變上。

  而資本主義體系,更為了要刺激消費,將奢華品都賦予了新的象徵地位與附加價值,以挑動富人們無止盡的渴望與追求。於是,中產階級的品味開始引領並左右多元的時尚流行。這股風潮到了二十世紀,更是一發不可收拾,成就了現在百家爭鳴的時尚新紀元。

  從《名畫中的時尚元素》當中,我們看見了五百年來的流行元素,至今仍持續地在流行舞台上發光發熱。二○一○年米蘭秋冬時尚週中,我們又看見洛可可時期的蓬裙與蓬袖的設計,經過淬煉再淬煉的過程,重新站上時尚舞台。

  生活當中不能缺少的許多美好事物,當然包括了音樂、藝術、文學、生活美學與環境關懷,它們之間息息相關,交錯發展,藉著閱讀、傾聽、經驗交換、用心思索,形成大家堅持、信守的文化風格。由衷的感謝您不吝伸出的溝通與友誼的雙手,那是我們長期以來最大的支持與鼓勵,更是我們向前邁進的動力泉源。

華滋出版 總編輯
許汝紘

 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789866620676
  • 叢書系列:時尚館What’s In
  • 規格:平裝 / 256頁 / 16.5 x 21.5 x 1.28 cm / 普通級 / 全彩印刷 / 修訂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 

內容連載

1.文藝復興時期的華麗盛宴

十五、十六世紀是歐洲各國迅速發展的時代,不論是在科學、藝術、商業、醫學,或是國力等方面,都有突破性的進展。

當時,最先是在中歐與北歐的城市中,出現了一批具有自覺精神的居民,他們開始組成各式各樣的同業公會,他們包括:商人、科學家及藝術家等,這些人對於醫學、科學與技術知識的需求與日俱增,對於中古世紀宗教、貴族以及經道院所傳授的知識感到懷疑。這種轉變無疑是在挑戰最高權利--教宗,但是,這波追求知識的風潮延燒得太過熱烈,就連教宗也無力全部干涉,於是,連宗教也無可避免地,跟著這波潮流進行自身的變革。因此,社會開始產生大改革,許多重要的知識,在這個時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,哥白尼的「地動說」,成為當時徹底改變世界觀的先軀。

這波「知識革命」,使得各種學科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來,原有的科學及航海技術,如:測量、數學及天文學等知識,都有了突破性的進展,以致各國君主及商人都懷抱起航海致富的夢想。君主為了尋找新的殖民地,擴展國家勢力;商人和探險家則抱著拓展貿易航線、前往異國尋找金、銀、香料和傳說中的寶藏,以增加財富的想像,紛紛投入大量的金錢及人力、物力。在這兩股龐大勢力的結合下,歐洲迅速進入遠航能力發達的「大航海時代」,促成了「地理大發現」。

到了1453年,土耳其征服拜占庭,大批希臘學者逃亡到義大利,把古希臘的重要文獻重新帶回到歐洲。當時,歐洲社會原本崇尚華麗風格,可是當他們一接觸到古希臘的精神,馬上受到震撼,許多人宣布放棄華麗風格,回歸純樸、追求內省的古希臘精神,從此,開啟了「文藝復興」時代的偉大序幕。

歐洲藝術的新生

文藝復興運動在繪畫方面,也同樣受到古希臘文明的深遠影響,一改以往華麗的筆法,在創作技法上有了全面的革新思維。畫家們回歸古希臘時代的繪畫技巧,改以寫實手法為主,並加入新的元素--運用數學領域中的拋物線條和幾何圖形,構成一幅內容充實、豐富的畫作。同時,也利用光學方面的各類透視法、光譜及色調,使色彩運用更加鮮明靈活。這些新元素的加入,使得此時期的作品,不僅迥異於中古時代,甚至超越了其所師法的古希臘時代,形成一種全新的風格。

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們,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與探索之後,突破了畫作只能表現於牆壁、畫布及木板的二度空間刻版印象,發明出以三度空間來詮釋繪畫的嶄新方法,讓整個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表現,變得更加生動、活潑,可以說是當代歐洲藝術的濫觴。

為衣服保留活動空間

文藝復興時期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,所有被傳統壓制的想法,紛紛解套。哥德時期在各種藝術上追求長度與高度的審美觀,逐漸被「寬度」所取代。在現代,將平面的布料按照人的身體進行立體剪裁的所謂「打版」技術,已經廣為人知,並普遍運用在服裝的剪裁設計上。但是這種利用三角形的兩邊,縫合起來的立體剪裁方法與縫紉技術,是在十八世紀才發明出來的。

在十六世紀時,人們還是透過在布面上做出「切縫」(Slash),保留肢體活動的空間,並將分別製作出來的袖子,和前後、左右的布片,用帶子、繩子或金線連結起來。從切縫的地方,可以看到裡面的白色襯衣。在許多大師的畫作中,都可以看到以切縫裝飾做成的服飾,就可以想像出當時這種剪裁是多麼流行了。

切縫裝飾可以多方面地創造服裝的蓬鬆感,呈現人體無法達到的寬度,常常使用在肩部或臀部上。在女裝使用這種有寬大效果的設計,可以凸顯纖細的腰身,如果再加上緊身胸衣設計,更可塑造出婀娜多姿的體態。當時這種剪裁設計幾乎席捲了整個歐洲,成為獨一無二的流行時尚。

切縫裝飾最早源於十五世紀末,是為了受雇於瑞士與德國的傭兵而設計的制服款式,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功能上的考量。後來,設計師們(當時大都由畫家兼任)超越了原有的功能性,看到了這種剪裁方式在設計上的趣味,而不斷的加以改良。羅馬梵蒂岡衛兵所穿的制服,據說是由米開朗基羅設計,至今還保留切縫裝飾的痕跡;而從牛津大學的學士服,也可發現從亨利八世時期就已經存在的切縫設計的痕跡。

仔細看看杜勒《手持刺薊花的自畫像》中人物的袖子,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切縫設計的裁切手法和打孔的方式。經過時間的累積與推進,剪裁手法也更形複雜;在不斷地改進、創新之後,才會在十六世紀時,成為廣被運用的服裝設計風格,並且蔚為風尚。

最近瀏覽商品

 

相關活動

  • OPEN!春夏手芸屋,參展日文書‧雜誌9折
 

購物說明

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,或有特殊作業需求,建議您可洽詢「企業採購」。 

退換貨說明 

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(含例假日)。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。 

辦理退換貨時,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(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、配件、贈品、保證書、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,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)。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,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。 

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 

  • 經典翻譯文學展
  • 世界閱讀日(書評)
  • 兒童自然生態展_本本折$20